Abaxis Piccolo 芯片的检测流程
1 用户所需检测流程
对于用户而言,Abaxis Piccolo 仪器的检测流程非常简单,只需要如下图所示三个步骤即可,即加样-放入芯片-获取结果。通常,加样所需要的时间也只有 30 秒左右,在放入芯片后,机器获取结果的时间也非常快,只需要约 10-12 分钟,且在此时间内,操作人员完全可以不用理会检测,仪器会自动完成检测并给出结果。
图 3.1 对用户而言,只需要三步操作就可以获取检测结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加样阶段,该圆盘芯片只需要加入 100uL 样品,如全血,血浆会血清即可,不需要加入稀释液。
对用户而言,待检血样可以从指间或静脉中获取,在待检血样被置于芯片上样品入口时,血样会在芯片上的毛细作用力下进入芯片上的进样池中,芯片表面有两个箭头提示血样足量,故用户不需要提前对要加入的血样定量,只需保证样品量在 90uL 到 120uL 之间即可。如下图所示为芯片的基本结构和样品加入到双箭头处的状态。

2 仪器内部检测流程
1,稀释液释放:利用仪器的结构件将圆盘芯片中心部位预装稀释液释放出来。
2,稀释液定量,血样定量和分离:稀释液和血样分别进入各自的定量池进行定量,同时血样分离为血球和血浆。
3,稀释液和血浆混合:定量后的稀释液和血浆进入混合池发生混合。
4,稀释血浆分取到各检测池,冻干试剂球溶解:混合后的血浆通过分取通道进入各个检测池,在各检测池内部,冻干试剂球复溶。
5,发生反应并光学检测得出结果:测试仪器进行光学检测该各检测池中的生化反应并计算出检测结果。
具体的检测流程为:

图 3.3 加入血样后的圆盘芯片结构图。
内部稀释液被释放出来后,在离心作用下(5000rpm,逆时针,2.5min),样品和稀释液会按照不同的路径运转,其中稀释液进入到过渡池后再进入到稀释液定量池(体积 356.25uL),多余的稀释液会通过末端微通道进入到四个质控池中,再多余的稀释液进入废液池,这四个质控池即为 iQC 的一部分(详见第四部分:Abaxis Piccolo 圆盘芯片的质控机制)。
图 3.4 稀释液和血样定量过程图。

图 3.5 稀释液定量,血样定量和分离后的状态图。
在稀释液定量池的最远端和样品定量池的中间部位均有虹吸阀门,由于离心力远大于毛细力,第一轮离心时该虹吸阀门不会发挥作用,在离心停止时,虹吸阀门发挥作用并将定量后的全部稀释液(356.25uL)和定量后部分(18.75uL)血浆吸取到混合池中。
在混合时,仪器控制圆盘处于震荡状态,如旋转速度会突然降到 750rpm,然后缓慢提升到4000rpm,重复震荡 15 次促使血浆和稀释液发生充分混合,最低速度控制在 750rpm 是因为此时的离心力要大于混合池末端的虹吸阀门的毛细力。
在混合阶段完成后,旋转停止,此时液体会被毛细力吸引到混合池末端的虹吸阀门内,然后再进行离心分取操作(3000rpm,顺时针,40s),稀释后血浆会进入到 21 个检测池和一个废液池中。
每个检测池都只有一个微通道,用于液体进入和气体放出,在所有液体都进入到检测池和废液池后,仪器控制圆盘发生震荡(从 1000rpm,顺时针到 1000rpm,逆时针,70s),该震荡操作促使冻干试剂发生充分溶解。

图 3.7 稀释血浆被分取到各个检测池。

图 3.8 各检测池发生生化反应。
3 检测后结果解读

的质控机制。)
文章来源:微流控解密公众号